水暖之家讯:作者:马开中
摘要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设置与评价,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导向。本文简介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按照发电企业的行业特点,在实时信息采集,优化运行、状态检修、实时核算应用;设备治理、物资治理、计划治理、资产治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关联共享;设备技术治理信息采集应用;信息化效益指数等方面,讨论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具体化有针对性的指标设置与实施评价的意见。
要害词 发电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设置,旨在引导企业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与应用系统,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绩效。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是对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的测评统计。基本指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战略地位与人力资源。反映企业信息化治理体系、信息化规划和预算制定、信息化人力资源条件和员工培训学习能力等。
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反映企业软件硬件投入、网络性能、信息安全措施等。
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包括企业信息采集覆盖率、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办公与治理信息化应用、网络营销应用、信息技术对决策的支持水平等。
信息化效益指数。包括企业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财务决算速度,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率等。
指标体系在基本指标测评之外,还设有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相关工作。
本文拟结合发电行业的非凡性,探讨对基层发电企业信息化指标设置与评价的熟悉。
1、设备实时信息的采集与应用
共性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信息采集的覆盖,突出产品、销售、市场等信息。发电企业产品是发电,产品的单一性,内部发电过程治理,对设备实时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在发电企业信息化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发电厂的实时信息包含,从发电机组主控系统(DCS)采集的机组信息,从燃料输送系统采集的煤计量和输煤系统状态信息,从电气系统采集的关口电量等电能量电气量信息,这些源于测控系统的实时信息采样周期为秒级,通过采用专门数据压缩技术,建设过程信息实时数据库,保存实时信息。由维护人员点检、运行人员巡检,通过数据记录仪转录的设备点、巡检状态信息,采集间隔在时、日、周量级。还有,为分析设备振动,以振动数据快速采集仪等专项设备录取的毫秒周期的专项检测信息等。
基于实时信息,建设运行优化治理系统,实现发电机组优化运行,降低燃料消耗,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基于实时信息,支持对发电设备的状态分析,从而实现优化检修,降低检修成本。基于实时信息,结合设备资产治理系统信息,实现发电厂实时经济核算,提供竞价发电报价支持信息,提高发电企业经营效益。
2、设备资产关联治理
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发电企业,突出企业内部治理,通过设备治理,物资治理、燃料治理、工程治理、资产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依据设备治理系统,运行人员登录设备缺陷,维修人员接收处理设备缺陷,实行网络化设备维修治理。按照维修任务工单,将缺陷消除、设备维护、设备改造、机组大小修各项检修工作纳入设备系统,治理工作项目流程,记录设备材料消耗及人工费用,形成分类的检修成本信息。物资治理功能,记录采购入库信息,记录库存物资领用,与检修工单一一对应,治理分类的物资费用消耗,形成财务原始信息。
经营预算治理系统,区分物资治理、燃料治理、工程治理、财务费用几个方面,制定年度、月度预算,通过物资采购与仓库领用、燃料采购与消耗、工程项目与结算、各科目财务费用预算与报销,实现对各项费用的实时控制计划治理。资产治理系统,进行财务核算,按生产设备、检修人员单位等进行归类成本分析,实施资产治理。
3、技术治理信息的收录与联网分析
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可以录入设备技术台帐;设备异动;专工、班组点检规定,运行巡检规定,点、巡检记录;设备定限维护规定,维护记录;检修工艺标准,检修测量调整验收记录;计量检定标准,仪表校验记录;保护整定值规定,整定试验记录;设备可靠性治理等各类技术治理信息。设备主人、班组、专工、部门和企业的治理人员,实现技术治理信息的交流、联网分析,强化设备技术治理与技术监督。发电企业生产设备持续的优良可靠,是发电企业取得效益的本源。
4、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
对发电企业实施信息化测评时,按照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决策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效益指数等的评价,结合发电企业特点,需要具体化有针对性。
4.1、对战略地位与人力资源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企业信息主管的设置,对企业治理流程组织、对治理部门、对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人员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领导力。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在工作流程中人员信息化培训的效果,如专业设备技术治理人员对过程信息实时数据系统的运用能力,计划、物资、燃料、财务等重要经营治理流程中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2、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安全
基础设施配置程度,计算机配置量、联网情况、网络性能等。
信息安全措施配置,信息备份、防非法侵入、防病毒、网络监管措施配置。
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评价功能系统的建设覆盖面,引导以逐项必要的投入,获取充分、有效的应用。
4.3、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应用状况”是核心,应突出这方面的计分权重。
发电企业的实时信息系统,评价过程信息实时数据系统、点巡检治理系统的建设应用;基于实时数据库,评价运行优化系统应用;发电设备状态分析优化检修运用;发电厂实时经济核算报价支持系统应用等。
发电企业的设备资产治理,评价设备治理系统对各类检修工作的流程治理、成本治理;物资治理功能对采购入库、物资领用、财务信息的完整反映;预算治理对物资、燃料、工程、财务费用的计划预算、实时监控;资产系统在财务核算、成本分析、固定资产治理等方面应用情况。
技术治理信息的联网分析、监督治理应用情况。
评价信息化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录入操作的一次性、数据的贯道一致性、项目设置实用必要性、界面设计直观简洁性、信息查询统计的便利透明度。
4.4、信息化效益指数
企业信息化,“应用效益”是目标。
发电企业通过信息化,对每单位千瓦装机容量,每单位千瓦时供电电量,评价占用物资库存资金额及降低数,占用燃料库存资金额及降低数。比较机组一个大修周期,年度维修成本、运行成本、治理成本、固改消耗额及其降低数。评价发电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等。
通过对发电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恰当设置与调整,以引导发电企业信息化健康地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拓展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网址:www.niec.org.cn
2、马开中.火电厂信息化的系统建设.电力信息化,2003,(1).水暖之家是专注于电气,电气工程,水暖,电气设备等装饰材料的各种新闻资讯和电气,电气工程,水暖,电气设备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与网络营销服务,敬请登陆水暖之家http://shuinuan.jc68.com/